2009年9月19日 星期六

主機板


主機板(Mother board或Main board,簡稱MB),因為主機板上通常承載有中央處理器(CPU)與記憶體(RAM),晶片組(Chipset),與其他控制原件,介面擴充槽,輸出入連接頭(I/O)…等主要原素,故稱為母板。 主機板為電腦系統中最主要的一片電路板,通常我們拆開電腦外殼後看到的那一大塊電路板即是主機板。市場上通常依照電腦的規格大小、整合型或非整合型、CPU規格以及RAM規格等方式將主機板作分類。

依照主機的規格型式而言,主機板的型式有很多種不同的規格,一般來講,主機板的規格共分為AT與ATX兩種,但若我們再細分下去,又可以細分為AT、ATX、Baby AT、Micro ATX、NLX等數種規格的主機板。 從AT與ATX這兩種規格來說,不僅是主機板的大小與機殼有所不同,而且其電源形式以及輸出方式規格也會有所差異。一般來說,AT的主機板,電源供應器也必須要使用AT類型的,而機殼也當然要搭配相同AT型式的機殼才行。相對的ATX也是如此。 AT與ATX主機板最大的不同,便是在鍵般及滑鼠的連接頭上,AT是用突大的AT鍵盤連接孔,滑鼠則是採用串列埠(COM Port)介面。而ATX主機板它不管是鍵盤或是滑鼠,均是使用PS/2(Personal System 2)介面的。雖然目前市面上的主機板大多屬於ATX規格,但其電源供應方面卻各自不同,讓我們必須很小心地選購ATX的電源供應器或者是AT的電源供應器。 不過ATX電源供應器可以支援新一代的電源管理功能,包括鍵盤、網路與數據機開關機,或是Windows關機與重新開機等方便的功能。除了在連接頭上有所不同之外,ATX主機板將中央處理器(CPU)插座與介面卜下插槽的距離明顯比AT主機板來得較遠,而CPU亦與電源供應器的風扇口接近,散熱效果亦增加不少。 總而言之,主機板的規格與主機板上元件的配置關連相當重要,依據不同的主機板規格也會有不同的主機板功能存在,因此我們在挑選主機板時,要先辨別主機板的規格,再去了解其他的項目會比較實在。

機板的功能,可以從主機板上所附的晶片組以及插槽看的一清二楚,除了其他特殊的功能外,一般來說,主機板上通常都會有下列設備:
處理器插座          快取記憶體插座與晶片墊變壓器            系統晶片組音效晶片           AGP插槽蜂鳴器            WOL控制器(網路開機)電源供應器接頭        Primary IDE插槽並列埠接頭          Secondary IDE插槽串列埠與滑鼠接頭       PCI 插槽軟碟接頭           ISA 插槽鋰電池座           快閃記憶體(作BIOS用)溫度感應裝置         ATX電源插座環境監視晶片         3-Pin電源插槽電容器            Super I/O晶片記憶體插槽          AMR或ANR插槽印刷電路板          AIMM等繪圖加速卡插槽(最新的815系列晶片組主機板才有)
資料來源:主機板-學習加油站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